19岁那年,刘豫泉在河北石家庄当兵。当时,有一位民工急需输血,刘豫泉和战友积极响应号召一起去了血站。意外的是,护士告诉他,他是罕见的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而且他还是“熊猫血”中极为少见的RH阴性AB型血。
1984年,刘豫泉从部队退伍转业,成为山西太原铁路系统的一员。一次单位组织献血,刘豫泉毫不犹疑地去了,他告诉护士自己是“熊猫血”,并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他想,既然自己的血型罕见,那么对于血液需求者来说肯定也很珍贵。
“喂,你好,请问是刘豫泉吗?想请您帮忙献点血。”2014年11月,刘豫泉正在兰州开往太原的火车上,一个操着地方口音的男子给他打来电话。
打电话的男子姓曹,来自山西代县,他的女儿因车祸导致腿部骨折,正在山医大二院抢救。但孩子是罕见的RH阴性AB型血,血库告急,没有血源,曹先生急得全城寻找同血型的人。他通过广播求助,众人热心提供线索,这才辗转找到了刘豫泉。
此时,孩子已经在重症监护室等了两天,只要血液充足,就可以开始手术。可是,当时刘豫泉所在的列车返回太原还需要数小时。这段时间里,刘豫泉保持与曹先生一家的联系,实时告知自己的地理位置,让他们安心。
火车一进太原站,已提前交接好工作的刘豫泉火速下车,打出租车去了女孩所在的医院。体检时,刘豫泉被告知血压偏高无法采血,原来他在列车上没有吃早饭,加上一路着急,又急匆匆地跑上楼,造成了短暂性的血压异常。吃点东西,缓缓心情,半个多小时后,血压终于恢复正常,刘豫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成功献了血。顺利输血后,小女孩得以转危为安。
从事铁路工作,刘豫泉的生活一直不太规律,为保证身体健康不影响献血,近些年来,刘豫泉开始健步走,每次下班必定步行回家,保证至少半个多小时的运动量。
有人给刘豫泉算了一笔账,30多年他一共献血超过6000毫升。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为4000到5000毫升,他相当于把全身的血重新换了一遍。国家提倡的献血年龄是18周岁到55周岁,刘豫泉现在已经53周岁了,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显得有些沮丧,“只要身体没啥大问题,我还想多献几年呢。我有一个儿子,却没有遗传我的‘熊猫血’……”
刘豫泉说,如果真到了自己不能再伸出胳膊献血助人时,他就会专注于爱心团体的公益活动,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