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特钢行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企业联合重组能否真正提高生产要素资源(人才、资金、先进设备)配置高效率,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二是面对资源环境制约,能否实行绿色制造、建设生态文明工厂的挑战。这就对特钢企业在资源掌控、技术提升和节能减排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下游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形势复杂严峻的当下,特钢企业应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高端产品上。同时,如何解决资源问题,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对特钢企业来说也意义重大。
特殊钢生产工艺流程有主要以下3种:电弧炉短流程、高炉转炉长流程和特殊冶炼流程。其关键工艺技术概括为“四精”,即精料、精炼、精轧和精整。
目前,我国特殊钢企业工艺技术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技术改造方面,特殊钢企业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线。专业化生产线主要包括:不锈钢板带生产线(冶炼-板坯连铸-热连轧-冷轧-退火),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合金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不锈钢棒线材生产线(电炉冶炼-炉外精炼-方坯连铸-棒线材连轧-精整热处理),耐热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管材生产线(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管坯连铸-管材连轧-管材精整热处理加工),模具钢、高速钢、高合金钢生产线(冶炼-精炼-模铸(连铸)-锻造(轧制)开坯-锻造(热轧)成材-制品加工)。第二,根据产品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不同的装备。
特殊钢生产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废钢、铁水和生铁、合金资源三大类。在废钢资源方面,随着社会废钢总积累量不断增加,废钢供应量将稳步增加。但是,国内废钢积累以建筑钢材为主,难以在短期内进入可回收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废钢将呈现供应不足的局面。铁水和生铁资源方面,随着一些特殊钢企业高炉的建成,特殊钢使用铁水的数量也会增加,但其用量受国际矿石价格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合金资源方面,如镍、铬等贵重金属资源缺乏,储量少,产量低,主要依靠进口;钼、钛、铌等金属资源虽有一定储量,但大多属于共生难采的矿类,完全靠国外进口,资源高度集中在国外几家企业。
未来一段时间,铁水和废钢资源的比例将根据成本和供货情况会有较大不同。但考虑到废钢是节能环保型炼钢原料,随着国家钢铁积蓄量的增加,会大力鼓励企业使用。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短期内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采用高炉铁水、生铁等原料进行冶炼。此外,特钢企业一定要重视对重要合金元素资源的储备和保障。
质量、能耗、环保“瓶颈”依然存在。目前,市场对特殊钢产量和品种的需要日益增加,对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特殊钢行业本身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大,部分企业存在装备更新慢,设备陈旧;生产工艺简陋,落后产能量大;现场管理不到位,配套节能环保设施不完善等。同时,特钢普钢化、低端化现象严重,普钢和特钢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进一步造成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尤其是国内小规模民营资本投资生产特殊钢的企业,装备落后,产品档次参差不齐。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一些特殊钢企业往往选址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企业还面临生产布局不合理、生产组织难度大和周期长、物流成本高、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大等诸多难题。但也有部分实力强的特钢企业,尤其是钢铁联合企业,通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技改升级置换,实施了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大型工程项目,实现工艺现代化、生产清洁化,并配套先进的节能环保措施和技术。
节能环保难题亟待破解。第一,技术水平落后,高资源、能源消耗问题突出。对此,特钢企业应采取多添加合金元素、增加热处理工序等方式来补偿特殊钢性能的不足。同时,企业还应主动淘汰国家要求淘汰的大量陈旧设备和落后产能。第二,配套节能环保设施落后,节能环保管理水平亟须提高。目前,部分特钢企业面临余热余压浪费巨大、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企业应加大对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积极上马先进装备技术,在推动自身节能减排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下游行业资源能源消耗。目前,用钢行业存在“以粗代细、以厚代薄、以大代小”的现象。多消耗钢材就意味着多消耗能源,也将影响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社会经济链条来看,提高特殊钢质量和性能实现减量化用钢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将远远高于生产过程中深挖潜力降低排放的结果。在这方面,还需要特钢企业和下游用户共同努力。第四,项目实施难度大,企业升级改造困难。目前,国家没有出台针对特殊钢生产的产业政策,现行的产业政策在诸多方面均不利于特殊钢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控制将从单一污染物控制转向多重污染物控制,对单位产品能耗、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普钢相比,目前我国特殊钢发展还相对缓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行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是普钢市场需求旺盛,而特钢需求量较少。二是电费高,废钢资源缺少,质量差,价格高。三是特钢企业产品盈利能力较弱,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四是特钢产品多用于国防工业,技术对外保密,缺乏技术交流。五是缺乏监管和准入体制,市场无序竞争加剧。
此外,我国特殊钢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差距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特殊钢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特钢普钢化特征明显;特殊钢品种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特钢产品质量较差且性能不稳定等。这些均为特钢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为此,特殊钢产业今后发展应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流程研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特殊钢比。第二,积极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生产,推动产品升级。第三,瞄准高端应用,开发一批关键产品替代进口,增强国产化产品的保供能力。第四,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第五,制定针对特殊钢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第六,建立举国体制的特殊钢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七,修订标准,重视战略研究,推动特殊钢行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