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技术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2-10-25 浏览:111

  摘要:4月30日,国内首发的抗HIC腐蚀、大厚度超低温用钢09MnNiDR(HIC)钢板在河钢集团下线并全部交付客户,将独家用于国内某大型石化项目关键设备制造。仅仅不到两天,集团又一款高端电机轴用钢成功替代进口,交付某国际知名汽车企业。高端产品接连实现国内首发、替代进口,得益于技术升级的“硬核”支撑。

  4月30日,国内首发的抗HIC腐蚀、大厚度超低温用钢09MnNiDR(HIC)钢板在河钢集团下线并全部交付客户,将独家用于国内某大型石化项目关键设备制造。

  仅仅不到两天,集团又一款高端电机轴用钢成功替代进口,交付某国际知名汽车企业。

  今年以来,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技术升级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基点和效益支点,加快推进前沿产品研发和核心技术突破,高质量发展驶出加速度。

  这段时间,河钢钢研仿真实验室组长刘天武博士的工作重心正悄然发生转变。他和团队成员通过发挥仿真计算模型技术优势,为拓展汽车钢、家电板领域高端客户提供产品数据支撑。

  “原来我们更加侧重于为产线提供服务,现在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到技术引领上来。”刘天武表示,目前,他和团队已经掌握了十余项核心仿线多个客户材料仿真研究项目,展现出极强的应用价值。

  越来越多像刘天武博士一样的高端技术人才纷纷走向生产技术前沿,参与到领先的技术创新项目中,折射出集团正全面发力技术升级,积极构建新比较优势的蓬勃脉动。

  近年来,集团先后走过了装备升级和产品升级两个发展阶段,不仅拥有了行业一流的工艺装备,更打造出众多“单打冠军”产品、培育了一大批高端客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伴随钢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高盈利期形成的“靠投资解决问题,靠装备补齐短板”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当技术成为引领时,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越来越成为共识。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供应链安全面临巨大挑战。钢铁行业亟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破解 “卡脖子”难题,构建起自主、刚性、安全的供应链。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河钢必须树立战略思维,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打造中国钢铁工业自主、刚性的供应链中彰显作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话语坚定。

  怀揣这样的使命担当,集团将技术升级作为新发展阶段的核心,以永不止步的姿态全面迈入技术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吹响了进军新高地的号角:

  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制定下发《河钢集团技术升级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为技术升级明确了路线图;

  积极探索合作路径。携手POSCO、昆士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钢研等国内外一流企业、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持续完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统一管控的科技创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技术创新动力;

  全力构建人才支撑。首次设定首席科学家,带来世界先进钢企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思维方式;

  顶层布局更加有序,对接构想不断推出,推进步调愈发协调,集团全面推进技术升级的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去年以来,集团主动承担了“钢铁行业多工序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钢铁行业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等22项国家重点专项,目前已经完成15个项目的课题验收。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成果荣获一等奖;10项成果获得中钢协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二氧化碳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成果获特等奖、“绿色低碳提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等4项成果获一等奖。获奖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4月22日,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为集团高锰钢颁发工厂认可证书,集团成为国内首家、世界第二家获得该认证的企业。标志着我国高锰钢钢板的研发创新取得重大突破,高锰钢LNG储罐材料国产化迈出关键一步。

  集团紧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服务国内重大工程急需钢材为己任,通过强化技术引领推动产品质量稳定性、客户应用适应性、新产品研发前瞻性和生产成本竞争性有机结合,实现产品档次和价值内涵的显著提升。

  汽车用钢是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近年来,集团坚持以客户结构优化推动产品升级,汽车用钢品种和销量实现快速增长,迅速成为国内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具备产品高度和市场广度的集团,进一步将目标聚焦到以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上来。

  走进河钢邯钢邯宝炼钢厂3#转炉平台主控室,汽车板高效低氧位炼钢工艺创新团队成员高福彬与同事们,正在开展汽车钢冶炼“低氧位出钢”工艺攻关。

  在汽车钢冶炼方面,目前国内转炉广泛采用“低碳高氧位出钢”工艺冶炼。虽然该工艺较为成熟,但却有着先天缺陷,容易对汽车板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产品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打破传统低碳高氧位出钢工艺路径,创新应用低氧位出钢新工艺。”在特聘知名冶金专家、首席炼钢专家王新华教授带领下,河钢邯钢掌握了汽车钢转炉高拉碳控制技术、钢包渣过度改质技术等9项核心技术。

  “目前,我们汽车钢转炉终点氧含量已经稳定在388ppm这一国内领先水平。”高福彬表示。该工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汽车钢产品质量稳定性,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以技术引领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集团还充分释放“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32个全球技术研发平台效能,提升产线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聚焦工艺质量提升、降成本提售价、新产品研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了63个重点科研课题和14项成果转化项目,其中,转炉底吹氧底吹粉炼钢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进一步深化产业链合作,加快推进河钢浦项汽车板合资项目等重点项目,打造“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汽车面板技术高地、产品高地、创新高地。

  今年以来,集团开发高性能合金工具钢、高温耐蚀合金特殊材料等23个新产品,抗HIC腐蚀大厚度超低温用钢等6个新产品成功替代进口;高创效品种占比41.2%,同比提高6.7%。成功开发东风汽车、宁德时代等高端直供客户31家,“一对一”直供比同比提升了12.2%。

  4月11日,河钢新材产线小时的盐雾试验结束,研发部工程师朱守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结果显示,采用PC材料涂覆的家电板产品,产品使用寿命将比原来提高2-3倍。”朱守杰表示。

  作为世界顶级家电的颜值担当,集团为客户带来的产品不仅具有更具美感的外观,还承载着集团独有的“黑科技”。这也让集团越来越深地体悟到,未来钢铁行业更大的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更广阔空间,在于从钢铁向材料的转变。

  集团持续深化技术的引领作用,将自身的专有技术通过产品传递给客户,为客户带来更多附加价值。围绕光伏行业材料绿色化发展方向,为客户定制锌铝镁产品替代方案,在保证客户产品性能的同时,实现最高减重40%;发挥自身在模具材料领域特殊优势,研发新型高温模具材料替代高钴镍基合金,使客户产品寿命提高3倍

  更绿色、更经济、更时尚,这些承载着集团专有技术的钢铁材料一经推出,便持续引爆市场。

  在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钢铁材料,拓展更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集团还不断拓展技术升级的内涵和外延,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代表钢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持续发力。

  倾力打造智能制造行业典范,赋能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提升。

  步入河钢唐钢新区生产指挥大厅,三块巨型屏幕实时显示着能源环保、生产运行、订单执行等信息,在“智慧大脑”的指挥下,可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全智能模式。

  集团加快产线“信息化、模型化、智能化”升级,推进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5G等前沿技术在关键场景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钢铁的深度融合,以产线智能化赋能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指数级提升。

  今年初,河钢石钢、河钢矿业中关铁矿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河钢唐钢智能料场、河钢承钢钒钛智能仓储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场景。

  积极践行低碳绿色发展路径,持续引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

  今年3月,集团召开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发布会,在业内率先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基础上,明确了“6+2”低碳技术路径,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河钢方案”。

  聚焦低碳绿色、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三大方面,集团加快实施氢冶金革命性技术研发,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发展全废钢电炉短流程冶炼,持续开展全流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应用,保持在低碳绿色领域的领先优势;与唐山市政府合作,成立河北大河生态环境科技集团公司,推动制造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实现由单一的服务钢铁到服务绿色环保产业的跨越。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

  瞄准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在供应链金融板块,围绕“将产业链、供应链打造成价值链”目标,全力打造万亿级流量、百亿级创效的产业金融。在数字产业板块,全力打造成集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此外,集团还加快氢能利用、冶金装备、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商业化规模,进一步提升创效能力。

  目前,集团在完成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营全国首发后,氢能重卡已投运50辆,累计行驶里程150万公里,完成减碳5100吨。在数字技术领域,河钢数字已成为河北省资质最全、规模最大的信息化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发起的“太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在石家庄成立,自主研发的智能废钢验质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主开发的第一款硬件产品“天枢”智能网关正式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新闻资讯

  • 2021年机械重工极强股一览!(收藏)
  • 玉柴大马力增程器助力同力重工矿山机械绿色转型
  • 一周复盘   华电重工本周累计下跌086%工程机械板块下跌091%
  • 军工科普|起落架:“生命的支点”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基于节能减排绿色钢铁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