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小的无缝锥管,其貌不扬,却有大用途:可用于管道连接,成为化工设备的核心部件,还能在医疗器械微创手术中派上大用场。
14年来,创业路上沐风栉雨,经历过住桥洞的艰难,也遭遇过一桶面吃5天的困境,对事业有着满腔热爱的周爱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锥管研发的执着追求。
1989年,在钢管行业担任经营厂长的周爱民深知,传统工艺只能生产一般用途的无缝锥管,生产效率低,污染大,成本高,对材料组织结构的破坏性大。
“如果能够研发出更节能、环保、安全的制管工艺,不啻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怀揣着这样的念头,2009年,周爱民带着积累的2000多万资金回到老家桐庐,创办了一家不锈钢管企业,全面投入无缝锥管的生产工艺研发。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创新投入就像“无底洞”,加上研发尚未成功接不到订单,经营出现困难,巨大的资金缺口就像一座大山压了下来。为筹集资金,他只能变卖家里的房子、汽车,最艰难的日子里,他曾经一桶面吃5天,饿了就喝白开水,白天去和客户沟通,晚上守在车间搞设备研发,每天只休息2个小时。
“不成功、便成仁。”坚守这样一个信念,在历经了一次次失败后,他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创新的智能旋转滚压式无缝锥管设备生产工艺。
紧接着,企业又制造出医疗器械用无缝锥管生产设备,成功生产出柔性毛细无缝锥管,产品被录入浙江大学产品知识库;医疗器械用钛合金手术超声刀制造技术的成功实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9年,工业用无缝锥管设备制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生产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到仪器仪表、制酒、化工等各个领域,获得国家多项专利授权;周爱民还起草了国内首个无缝钢管产品企业标准,对产品生产予以指导规范,牢牢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眼下,周爱民创办的杭州淳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无缝锥管研发制造,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探索。
“我们研发出了纯镍材质的锥管,属于国内行业首创。”他说。在氯碱化工行业,许多核心设备都要用到锥管,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制造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于是,锚定上述技术瓶颈,周爱民又开启了研发破题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种新型无缝锥型降膜管终于成功问世,并先后应用于重庆、山东等地多家氯碱化工龙头企业的核心设备上,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在“中国螺杆之乡”舟山金塘,锥管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近80%的原材料浪费。“我们采用CR12MOV材料通过热穿孔新工艺技术制造成无缝钢管,再通过我们发明的设备制造成适用于螺杆料筒用的锥管,这两项技术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应用效果很好。”周爱民说。
通过持续创新,淳通新材料目前已具备生产钛合金、纯镍、不锈钢、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模具钢、合金结构钢等各种特种金属材料及用途锥管的技术和设备,可满足各种复杂的无缝锥管生产需求。
近年来,淳通新材料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金属材料研究所、中国材料研究院钛合金部、中国重庆金属材料研究院、中国西北有色金属金属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并和浙江机电职业学院一起成立了金属材料无缝锥管联合研发中心,对无缝锥管工艺、应用以及设备研发制造等进行深入研究。精心“夯筑”下,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淳通新材料的优势所在,那么以匠心铸品质则是其产品赢得好口碑的关键所在。
淳通新材料研发的智能旋转滚压式无缝锥管设备生产工艺,已成功打破相关生产技术瓶颈,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船舶、化工等多个领域。“‘创新、变革、卓越、共享’,这八个字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周爱民说。
周爱民之所以坚持,还因为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如重庆博张设备有限公司用了淳通新材料研发的新型无缝锥型降膜管后,每生产一吨碱产品,可节约天然气2立方,减少碳排放节约4公斤,全年可节约天然气8600万立方,减少碳排放17.2万吨,该公司因此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装备进步三等奖。
今年,淳通新材料已签下多个订单合同。周爱民相信,智能旋转滚压式无缝锥管背后是一个万亿级市场,他的目标是,10年内带领企业占领6%的市场份额。
周爱民的故事里,写满了历经磨难,也写满了不抛弃不放弃之后的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是对他创业路上坚守匠心、追求卓越的最贴切形容。 《孟子》一书中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于周爱民,已逾花甲的他经历过九死一生,更知人生珍贵。
“我们要把智能旋转滚压式无缝锥管推向更大的市场,让更多产业、更多人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红利。”谈及未来愿景,他笑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