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四新”是党和国家赋予湖南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湖南省拥有良好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特别是在长沙等地,工程机械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1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长沙市实地探访铁建重工、三一重工等企业。“巨无霸”大国重器、数智化生产车间、规范化管理平台,让人不自觉发出惊叹。
“我们在条例中提出的很多内容在这里具象化了。”长沙市人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周延赞说,今年10月25日公布的针对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旨在促进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在新型技术改造、设备以旧换新、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加强重点攻关与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我国自主研制、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湖南长沙下线日,记者走进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江海号”盾构机巍然矗立。机体正前方圆形刀盘有五六层楼高,涂装的深浅蓝色相间的巨浪图案象征着“江”和“海”,寓意“跨越长江”和“毗邻大海”。
据介绍,“江海号”盾构机整机长约145米,总重量约5000吨,将应用于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这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取得新突破。
目前,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2023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完成产值2200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30%,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工程机械产业在长沙有着很深的积淀。”周延赞表示,对标世界级集群标准,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协同、生态建设、开放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其中一些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解决,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推进“法治护航强省会”行动,促进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条例提上日程,通过立法的方式对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与突破,对产业相关主体的利益进行调整与优化,建立与产业相匹配的法规制度。
“对于政府可以采取哪些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条例有一个原则性规定,就是不得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和不得违反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这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一个重点。”周延赞介绍,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均在条例中贯彻体现。此外,还主动按照《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上位法要求对条例内容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
长沙市人制委办公室主任欧阳文深度参与了条例立法工作,她告诉记者,“在草案征求意见阶段,我们通过现场调研、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议等形式听取了本市工程机械主机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和有关市直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还邀请市人大代表、工业园区代表、工程机械企业代表、相关领域专家等参加座谈,召开了本市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立法协商会议,在此基础上梳理了21个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确定了立法重点聚焦的内容。”
8月29日,长沙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条例。9月26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条例。条例共17条,在加强政府的统筹和支持方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支持开展工程机械领域产学研合作,培育和引进专业人才,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加强产业链建设方面,鼓励工程机械整机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成立独立零部件企业,支持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产业国际化方面,支持建立数字化后市场服务平台、再制造及维修设备产业基地,完善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设备质量标准体系,支持工程机械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在三一集团18号灯塔工厂,设备“会说话”、“能听线台全联网机器人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多个机器臂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工厂最核心的技术。大到70米长的臂架、小到2厘米的螺丝等均可进行自动化装配。”
“从原材料进入工厂开始,就有一张专属‘身份证’,通过‘工厂大脑’就能实现‘一张钢板进,一台泵车出’。”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智能制造工厂改造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是,提升生产效率,拥有更强的品控能力,在经营角度做到更深的了解与穿透。“以前工厂的车间与车间、工位与工位之间是有‘墙壁’的,做了智能制造工厂后这个‘墙壁’被打破了。”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动产业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工程机械产业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在当下已成为新兴之势。对此,条例作出规定,市、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工程机械新型技术改造、设备以旧换新、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纳入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条例支持工程机械企业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应用智能制造标准,通过新型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位、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发展智能制造;完善综合数据服务平台,为工程机械产品提供状态预警、故障诊断、维护检修等智能服务;加强电动工程机械用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换电系统以及氢能工程机械动力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攻关和规模应用,加快工程机械新能源化发展。鼓励在城市环境建设、室内作业、特殊工况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工程机械。
“在调研过程当中,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反映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周延赞介绍,相关情况也在条例当中进行了规定,如负有知识产权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健全工程机械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机制,加强工程机械领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依法及时处理工程机械领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时发布海外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动态信息和预警提示,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
产业促进型地方立法对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大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其内在逻辑是发挥立法的倡导激励、价值引领、服务保障等功能,实现政府在市场治理层面从“管制”到“引导”的转变,通过产业促进措施来实现产业发展目标。
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是市人大常委会以高质量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探索。
“一般认为,管理型立法的目的侧重于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对某些行为予以限制或者禁止,规范经济社会运行秩序,而促进型立法的目的则是通过设定一系列支持鼓励、保障推进等措施来促进某一领域或者产业的发展。”周延赞表示,条例围绕促进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旨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激励措施和资源科学配置,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创新发展。
在产业促进型立法中,政府是推动者和服务者,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产业发展。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市、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对工程机械企业利益、权利义务、正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应当事先征求工程机械企业的意见;对可能增加工程机械企业成本、影响工程机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政策调整,应当合理设置适应调整期。体现了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定位。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从小切口立法的角度,坚持问题导向,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促进和保障措施,尽可能解决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众所周知,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整机企业竞争力强,本地配套能力相对不足,核心零部件与核心技术配套厂较少。针对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主机强,配套弱”的痛点,条例第十条明确设置了各项支持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的措施,既符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针对产业促进型立法容易出现与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等相抵触的问题,条例制定过程中召开了涉外领域专家的专题论证会,对可能涉公平竞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条例中可能产生合法性问题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
此外,长沙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立法过程中,还专门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促进型立法理论研究和条例表决前评估工作,对促进型立法的特点、功能,以及如何保证条例规定的促进措施和相关制度落地见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条例中制度的可行性、条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评估研判,提出了督促政府制定并落实条例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条例实施后的宣传力度、适时开展条例评估和执法检查工作等一系列推动条例贯彻落实的举措建议,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和评估报告印发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为条例审议的重要参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条例作了尽可能的细化:第十条第三款支持工程机械协会搭建共享采购服务平台,促进专属供应链转为共享供应链;第十二条第三款支持举办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会促进企业对海外拓展业务;第十四条设立专门的政企沟通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11月6日,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长沙市促进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动员会。会上,长沙市人民政府、有关工业园区、工程机械企业等方面负责人就如何贯彻实施好条例、承接好条例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谈举措、谈想法,表现出了对条例实施的极大关切和满怀期待。
“可以预见,条例将成为工程机械企业及相关工业园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法治支撑。”周延赞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