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斯蒂芬·茨威格写过这么一段话“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自己的使命。”
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发轫于1986年的梁稳根带领三一重工一路崛起,打造了一个工程机械业“王国”、改写了国产重工薄弱的局面,可谓一代商业传奇、不负昭华不负使命。
2024开年的三一节表彰大会上,梁稳根表示,希望三一员工借助创业37年积累的力量,共同为三一“百年老店”、为三一成为一个伟大企业做出贡献。
据财联社,梳理2023年报,截止5月10日,营收前十工程机械企业中有6家在2024年经营计划中给出了具体目标。徐工预计收入增长5%以上;柳工要营销收入跨越300亿,增长约9%、三一预计增长10%以上。
4月28日晚,三一重工发布2023年报: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同比下降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45.27亿元,同比上升5.53%。2024年一季报呈现了同样态势,营收178.3亿元,同比增速-0.95%,净利15.8亿元,同比增速4.21%。
就行业周期性而言,一季度是基建开工的传统淡季。2022、2023年一季度,三一重工营收分别下降39.49%、11.25%,相比之下2024年同期降幅已收窄不少,但也意味着连续三年连降。若相较2020一季度的335亿元营收,最新季报已累缩超四成。
从全年看,自2021年起业绩成长性、稳健性就不算讨喜。当年营收达到1068亿元高点,增速却从上年的超30%降至个位数,净利则下滑22%;2022年更营利均双位数负增,净利从上年的120.33亿元大降至42.9亿元;对此,三一重工年报解释称,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本处于下行调整期,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工程有效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好在2023年,净利止跌回升,可营收的继续下滑,又让舆论对业绩修复质量、回暖可持续性打个问号。
要知道,同样营商环境下,中联重科、柳工2023年均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前者营收470.75亿元,同比增长13.08%。归母净利35.06亿元,同比增长52.04%。柳工营收275.19亿元,同比增长3.93%,归母净利8.68亿元,同比增幅44.80%。
著名冰激凌效应告诉我们,寒冬是一颗试金石,越是洗牌承压越凸显头部企业的抗风险力、成长潜能价值。作为行业龙头,三一重工上述业绩表现是否够看、实力底色如何呢?
放眼工程机械业,2023年整体还处在低位盘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需求不旺,房地产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4%,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7.0%,施工面积同比下降7.2%,房地产投资下降9.6%。随着房市业务增量萎缩、存量减少,进一步导致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设备使用率明显下滑。
好在,境外市场仍处上升区间,成为从业者业绩改善的重要抓手。以三一重工为例,2023年境内收入282.64亿元,同比下降31.97%;国际收入432.58亿,同比上升18.2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60.48%,同比上升14.78个百分点。
考量在于,2021年-2023年,国际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76%、47%、18%,呈现放缓趋势。对比竞品也不讨喜,还以中联重科、柳工为例,前者境内收入291.7亿元,同比稍降7.81%;境外收入179.05亿元,同比大增79.20%;柳工境内收入是160.57亿元,同比下降12.55%;境外收入114.62亿元,同比增长41.18%。无论境内降幅还是境外增速均优于三一重工,有无自身反思处呢?
2023年,由于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增加,三一重工共产生信用减值损失1.17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回款时间的延长可能加大资金压力,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同时也应加强坏账风险的预防和评估,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深入产品面,2023年,三一重工挖掘机械销售收入276.36亿元,混凝土机械为153.15亿元,起重机械为130亿元,路面机械为24.85亿元,桩工机械为20.85亿元。
可见,挖掘机是收入核心主力,也被视为工程机械业是否景气的风向标。2023年,挖掘机械营收同比下降81亿元,降幅达到22.71%,远超总营收降幅。拉长维度,2019年—2022年销售额为276.24亿元、375.28亿元、417.50亿元、357.56亿元,可见2023年已回落到2019年水平。
客观而言,这非一家之痛。据中邮证券报告,2021年至今,挖掘机销售出现连续下滑。2023全年我国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共销售挖掘机19.5万台,同比下降25.4%。
值得注意的是,挖掘机不止是营收主力,毛利率水平也高,2023年达到33.17%;伴随该业务的收入下降,自然也影响整体毛利率。2023年三一重工毛利率为27.71%,虽同比提高3.69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的32.69%仍累减近5个百分点。
好在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延续回暖态势达到28.15%。回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钢材价格及海运价格回落所带来的成本边际改善,二是海外收入占比及毛利率双双提升。
考量在于,原材料和海运等因素常会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暗含的不可控性给净利改善的持续性打上一个问号。
深入观察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的净利增长,除了上述考量,也与自身缩费降本有关。
以2023年为例,三一重工销售费从2022年63.02亿元降至62.18亿元;研发费由69.32亿元降至58.65亿元,同比降低15.28%。反观柳工、中联重科,2023年二者研发投入分别同比上涨21.37%、27.14%。
升降之间,发展质量如何?主业核心竞争力到底改善多少?靠什么赢在当下未来呢?
2024年4月28日晚,三一重工公告称,拟使用额度不超过30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占2023年公司净资产的44.09%,相比去年的45.27亿元利润,可谓大手笔。实际上,早在2015年,三一重工就公告拟拿出3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据2023年报,公司自有资金购买银行、券商、信托的理财产品,分别购买了34.09亿元、100.28亿元、53.02亿元,合计187.39亿元。可见,三一重工有买理财的传统,且2024年有进一步加大力度的打算。
柏文喜表示,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虽可增加公司现金流,但同时也存一定潜在风险。首先,大规模资金投入可能影响主营业务,分散公司资源;其次,虽然投资产品被描述为保本型或低风险,但金融市场总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理财产品收益未能达预期,可能会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最后,大规模使用自有资金投资可能影响财务稳健性,降低应对风险能力。因此,三一重工在做出这一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风险,谨慎决策。
的确,无论“百年老店”还是伟大企业,单靠理财是无法实现的。看看自身业绩、竞品表现,多些主业精进、新业务培育、战略前瞻布局是否更香呢?
提到三一竞争力,灵魂人物梁稳根称得上是“第一大竞争力”。公开信息显示,出生于1956年的梁稳根,毕业于中南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3年参加工作、1986年前后下海创业,创办了三一前身涟源特种焊接材料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业龙头,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上交所,曾被冠以“机械茅”。
目前,梁稳根是三一集团实控人,集团旗下的三一重工、三一国际、三一重能皆为上市公司,后两者分别于2009年和2022年在港交所、科创板上市。其中,三一重工是集团核心资产之一。
在梁稳根带领下,三一从无到有、不断摸索壮大,跻身世界第五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一举改变了国产重工薄弱的局面,堪称一代商业传奇。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每下线年三一还夺得挖掘机和履带式起重机的全球销冠。
2022年1月,据湖南日报,梁稳根辞任了三一重工董事长一职,由总裁向文波接任。彼时企业表示,作为实控人、董事,梁稳根仍将高度参与和关注公司发展,集中更多精力考虑长期战略和发展机遇。
2023年2月,67岁的梁稳根提出第三次创业目标,第五个十年(2026-2036年)里,三一集团要达到万亿市值,即旗下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万亿,3000亿销售额。
消息一出,可谓声惊四座。个中发展信心、雄心、活力张力值得敬佩。然而世间之事,从来知易行难。至少从目前的经营业绩和资本估值看,兑现难度不小。截至2024年5月15日收盘,三一重工市值为1426亿,三一重能为337.1亿,三一国际为206.88亿港币,三家加起来市值还不到2000亿。
更玩味的是,2023年5月,三一集团官微公布消息。梁稳根卸任了集团董事长一职。同时,《三一集团关于实行轮值董事长制度的公告》显示,为适应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经董事会研究决定,三一集团实行轮值董事长制度。集团董事唐修国、向文波担任集团轮值董事长;轮值董事长轮值任期为六个月,循环当值。
对于梁稳根卸任原因,公司并未进行过多解释。三一集团表示,当下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带来的“超级技术窗口”,同时,三一正处“第三次创业”的起步阶段,梁稳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担任三一集团监事会主席,并作为集团总顾问,为集团发展战略、方向和关键能力建设提供指导。
经济学家宋向清曾指出,轮值董事长也是董事长,轮值期间承担董事长职责,但由于轮值期一般设定为半年,因此职责主要是贯彻公司既有方针和政策,处理临时性对外交流、突发事件,确需进行重大决策或战略调整时,轮值董事长则扮演召集人角色,因实行轮值董事长制,意味着公司实现集体决策制、制度考核制,轮值董事长一般无法凭轮值董事长身份左右重大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命。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企业发展的关键较劲时刻,开启董事长轮班制,也意味着最终接班人未定,利弊几何要打个问号。上市公司业务通常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如何决策战略连续性、稳定性是后梁稳根时代的三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外部环境承压、自身又背负高市值、伟大公司愿景,引航人的破壁革新能力至关重要。
问题症结之外,价值闪光点同样需要一表。比如海外市场,2023年收入432.58亿元,同比增长18.28%,创下历史新高。
三一重工表示,将遵循“全力开拓,严控风险”总基调,加大海外资源配置,全力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严格控制海外销售风险。进一步加快海外产品研发,加速推进路面机械、装载机等新品出海,加快全球产业链布局,大幅增加海外融资支持,持续提升配件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
字斟句酌,全力、加速、加快的背后,三一重工不缺市场底气。浏览世界各地,诸多著名建筑均有三一身影:如在巴西,无论世界杯场馆还是奥运会场馆,都少不了三一工程机械设备的贡献。在印度的世界最高“团结雕像”,三一起重机设备完成80%的起吊工程。再如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三一超高压拖泵创造了全球最高的泵送纪录。自2021下半年以来,在沙特超级城市NEOM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建设的三一品牌设备超过1600台。
截至2023年底,据公告,海外产品销售已覆盖180多个国家与地区。各区域销售收入方面,亚澳区域165亿元,增长11.10%;欧洲区域162.5亿元,增长37.97%;美洲区域75.8亿元,增长6.82%;非洲区域29.2亿元,增长2.56%。
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还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2023年国内市场毛利率为23.04%,国际市场则达30.78%。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累计出口额3414亿元,同比增长15.8%。而龙头企业的出海表现远远好于行业均值。
中原证券认为,出口已成工程机械巨头生存发展的关键增长点,工程机械出海仍将是大趋势,国内需求回暖叠加出海持续,预计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表示,金砖国家已成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三一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机遇共享,未来将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本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质量经济发展。
另一厢,三一也在挖掘自身内生动力,数智化及低碳化为公司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新能量。如三一重工、三一重机、三一重起、三一智造、浙江三一装备五座5G工厂上榜《2023年5G工厂名录》、“起重机智慧运营”项目获评“国家工信部十佳大数据案例”,充分显示公司处于全球重工行业智能制造领先地位;低碳化方面,各类新能源产品均取得市场领先地位,2023年电动产品实现收入31.46亿元、氢能源产品实现收入1.3亿元。
自身厚重积累、不断精进,加上国内市场回暖、海外市场庞大。若从此看,三一重工不缺业绩翻身的筹码、否极泰来的备手。
可还是那句话,大市场更强竞争。以海外市场为例,竞品同样在磨刀霍霍。比如同业大哥徐工机械,也把国际化作为主战略推进,2023年境外营收372.2亿元,占比提升至40.09%。徐工机械认为,目前工程机械行业成熟度较高、局部区域竞争较激烈,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呈现出强者恒强态势。
强敌环伺,想要成功突围、拔得头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避无可避。2024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研发费12.94亿元,同比下降8.09%。叠加2023全年的超15%下滑、不超300亿的理财计划,都说不创新无未来,战略方向是否精准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从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百年老店、伟大企业、万亿市值,怀揣星辰大海的同时,更要甘坐精进内力内功的“冷板凳”,日拱一卒、久久为功,会是三一重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