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雕琢“中国精度” 记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哈电汽轮机董礼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3-06 浏览:152

  3月1日,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董礼涛当选。至此,我省已有刘伯鸣、刘丽、秦世俊、董礼涛四名工匠入选,成为连续四届获此殊荣的省份。

  荣誉的取得,是龙江厚植技能人才成长沃土结下的累累硕果。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需要更多“高精尖缺”的新型技能人才。步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成长,把培养造就技能人才摆上重要位置。黑龙江省总工会在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通过劳动竞赛品牌打造、劳模工匠培养选树、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等系列举措,锻造适配龙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一批批守匠心、精匠艺的工匠人才茁壮成长,为龙江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助力。

  黑龙江日报3月2日讯机床上,董礼涛正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平面、沟槽、孔洞加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铣削之间,孔洞尺寸误差被精准地控制在0.01毫米范围内。

  他扎根生产一线,参与加工制造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摘取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取得20余项国家专利,完成技术创新3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董礼涛也从一名学徒工一路披荆斩棘,先后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30年前,17岁的董礼涛成为哈尔滨汽轮机厂二车间的一名铣工学徒,每天干的活儿就是在机床上用铣刀对各种零部件进行加工。 “刚上班那会儿手忙脚乱,铁屑常常会溅到皮肤上,一烫一个泡,工件的飞边、毛刺扎破手也是家常便饭。我以为是自己的工种不好,可身边的老师傅谁也没像我这般狼狈,还是技不如人啊。”董礼涛回忆说。

  眼看着师傅们用粗糙的双手,变化出各式各样闪着亮光的精美零件,如同钢雕的艺术品,羡慕之情油然而生。董礼涛暗下决心:“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干好,早干早成!”

  董礼涛开始踏踏实实学本事。同样的机床,别的铣工可以将孔洞尺寸误差控制在0.05毫米范围内时,董礼涛想的是,能不能控制在0.02毫米内;别人将部件表面粗糙度打磨到6.3微米时,董礼涛瞄准的是更高一级的3.2微米乃至1.6微米。

  精益、细微、极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董礼涛的加工技巧越来越娴熟,成功将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左右,达到了业内顶尖水平。

  “肯钻研有韧劲儿,眼里有活儿,非常勤快。”工友们这样评价董礼涛。完成日常工作后,他常常会主动接触一些对年轻职工来说可谓“超级别”的产品加工件,还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大胆的、非常规的加工想法。

  时间见证一切。爱琢磨的董礼涛总能别出心裁,提出一些独特的铣工加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因此成为车间创新的“新秀”。

  “当时要在高压压气机机匣的不同位置加工48个测温孔。在直径1米的圆桶上钻直径1毫米的孔、40毫米的深度,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长度和直径的比值大于10就比较难加工了。”

  时间不等人。董礼涛在刀具商店找到了刚好能满足孔深的一种钻头,一包20支14元钱,折合7毛钱一支。有人质疑,这样的钻头在钢件上钻孔能行吗?很快,当董礼涛完成加工任务的那一刻,大家叹服了,“7毛钱的钻头攻下技术难关!”

  还记得2014年,董礼涛参与建设国产首台用于西气东输项目烟墩站的燃气增压设备,三年白了头,换来任务的圆满完成以及5项发明专利的诞生。机组的核心部件大多是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结构极其复杂,需要加工的部位非常多,更难的是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彼时,国内还没有生产过这种构造复杂的机组。没有工艺指导,没有加工参数,董礼涛天天守在机床旁,反复调试。他根据机床本身的特性,自行设计了一套柔性工装,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拆分、组合,还能适应不同结构和异形零部件的安装、定位、夹紧。该工装在燃压机组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获得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机组在中石油西部管道一次点火成功,标志着国产化大型装备工业应用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国产单机容量最大的秦山核电站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中国首台线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上,都有董礼涛亲手打磨的叶轮;他参与加工制造的国产首台30MW燃压机组,摘取了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一系列大国重器,为国家建设和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董礼涛的事迹,与水稻专家袁隆平一道,被编入中国青少年教育丛书《共和国的建设者》,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一个人的创新是小项目,一个团队的创新才是大项目;一个人的提高是小提高,一个团队的提高才是大提高。”董礼涛常这样说。

  2006年,董礼涛在分厂组建了“铣工工作研讨小组”,带着一帮徒弟专门研究铣工加工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013年,工作小组发展为“董礼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董礼涛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徒弟们也不懈怠。每年他都要为工作室制定详实的人才培养规划,为每一位成员制定专门的“名师带徒”活动计划书,并进行监督考核。为了让徒弟们愿意学、学得会,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方法汇编成册,供徒弟们学习使用。

  如今,他的徒弟们也在各类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中坚,其中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就有26人。

  工作室攻克了许多生产难题,完成了多项创新成果,取得国家专利10余项,推广创新245项,命名操作法3项,为公司创造了6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荣誉加身的董礼涛依旧葆有苦学钻研的劲头。目前,他正带着工作室的伙伴们,探索、应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先是在公司进口设备的维修备件上获得成功,而后又打印出结构复杂的零件实体,大大节约了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董礼涛痴迷于不断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制造,通过不断地研究固化加工方案为数字化产线提供精准的基础加工参数。

  盛名之下,外界常有人以十数倍的高薪“挖”董礼涛,都被他拒绝了。“我离不开哈汽这个报国的平台,我的工作,可以说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大国工匠就要有大责任,更要有大担当、大作为。”在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新征程上,董礼涛目光坚定,步履铿锵,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速度。(来源:黑龙江日报)

新闻资讯

  • 2021年机械重工极强股一览!(收藏)
  • 玉柴大马力增程器助力同力重工矿山机械绿色转型
  • 一周复盘   华电重工本周累计下跌086%工程机械板块下跌091%
  • 军工科普|起落架:“生命的支点”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基于节能减排绿色钢铁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