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坦克部队究竟有多强最主要弱点是什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8-08 浏览:106

  摘要:二战期间,苏联坦克部队打败了闪击战的行家纳粹德国的装甲部队,看起来是很强大,那么究竟强大在哪里?有没有弱点呢?

  二战期间,德国发明了闪击战,纵横欧洲和北非,所向披靡。最后还是在苏德战场消耗殆尽,那么打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苏联坦克部队是不是就更强大?

  实际上,苏军坦克部队在战争初期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在同德军装甲部队的交锋中损失惨重。历经血火洗礼之后,到了战争中后期才逐渐恢复,此消彼长之下,并得以扭转局势,成为空前强大的钢铁洪流,最终攻入德国本土,击灭了纳粹政权。

  说到二战苏军坦克部队的弱点,其实很多,而且不少都是足以致命的弱点。战争初期的就不说了,一个令“胜利者”无比尴尬的现实就是,哪怕到了战争后期,苏军的坦克部队在和德军装甲部队的交战中仍处于下风,时常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战损比相当难看。

  在1944年宏大的夏季攻势中,一路高歌猛进的苏军部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在从北到南的诸次进攻战役中损失了超过40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哪怕在1945年4月的柏林战役中,胜利前夜的苏军装甲部队仍然遭受重创:参战的6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损失了近2000辆,战损达到了三分之一。以担任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进攻矛头、从南面杀入柏林地区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为例,在半个月的战斗中共有500余辆坦克受损,其中200辆彻底报废。哪怕在以“春秋笔法”著称的战后苏联官方史料中,都有许多“碎片”式的细节反映出了苏军惨重的损失。

  在拉吉耶夫斯基所著的《坦克突击》一书中就提到,在1943年8月的奥廖尔进攻战役中,苏军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每昼夜平均损失坦克总数的12.4%;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在1945年初的维斯瓦—奥得河进攻战役中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其中彻底报废的占到全部坦克总数的20%之巨——而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中,这次战役似乎是苏军“摧枯拉朽”式胜利。在东普鲁士进攻战役中,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面对德军的纵深坚固防御,有72%的坦克被击毁,彻底报废的达到36%。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谓“卫国战争期间苏军坦克兵的经典战例”,其实是建立在坦克和坦克兵的巨大损失之上的。苏军付出了远远高于德军的代价,才在血海之中取得了胜利。虽说打仗肯定总有损失,但是过高的损失数量和过于难看的交换比也反映出了苏军坦克部队在指挥、作战中的一系列问题,以及苏制坦克和整个坦克工业所存在的种种弱点和弊病。

  首先,二战时期苏联坦克的质量较差,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在技术装备上与德军的坦克差距很大,成为其在坦克战中遭到巨大损失的物质前提。战争爆发后,为了弥补前线巨大的损失,苏联的军事工业部门对坦克制造工艺进行了全面简化,一味追求数量,甚至不惜以性能和质量上的缩水为代价。

  而金属原料产地的丢失、精密机床的缺乏更是让坦克生产雪上加霜。如从1941年秋天开始,新生产的T-34坦克和KV-1坦克开始改用生产方便、对铣削机床要求较低的大型铸造炮塔——这类炮塔在整个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坦克。但因为生产赶工、再加上铸造加工工艺不过关,在铸造炮塔内部经常会产生大量气泡和砂眼,从而让其抗弹性能大打折扣。哪怕是普通的轧制钢板,俄国货也比德制、美制钢板要糟糕许多,许多产品热处理不当,还使用了劣质合金充数。这样的坦克钢板一旦被炮弹命中,哪怕没被打穿,内部也会产生大量致命的碎屑杀伤乘员。战争后期,驾驶美国援助的M4A2谢尔曼坦克作战的苏军坦克兵就对其钢板质量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比苏联的T-34要强太多。

  德国坦克从III号坦克开始已经普及了三乘员炮塔(换而言之,有负责指挥的专职车长)、车长指挥塔、单车无线电收发报机和车内通话装置,观瞄设备和瞄准镜也很棒,这有利于坦克部队的战术协同和对战场环境的全面把握,进而把车辆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将一辆辆分散坦克拧成装甲拳头,形成强大装甲突击合力。而在1944年以前,T-34坦克还使用二乘员炮塔,车长兼职炮手,而KV坦克的车长也要担负装填手的责任,根本无法专注指挥坦克。许多坦克缺乏专门的指挥塔,潜望镜和瞄准镜玻璃质量低劣,时常发黄或是存在气泡。

  苏联大部分坦克没有安装任何无线电设备,只能通过旗语联系——直到战争后期的1944年,无线电收发报设备也仅仅普及到了连长座车,其他坦克充其量只有无线电接收器。上述“软件”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坦克编队的协同作战,战场上的苏军坦克就是一群“弱视、耳聋、脑残”的次品,经常在没发现敌人的情况下就损失惨重。如1942年夏天哈尔科夫战役和蓝色行动中的许多德军反坦克炮手就回忆,苏联坦克队形呆板密集,遭遇突发打击后根本无法应对,要么乱开落荒而逃,要么停在原地胡乱扭动炮塔,完全就是一副活靶子的样子。

  纳粹外交部长的儿子小里宾特洛甫作为武装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师的一名坦克兵参与了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中著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当苏德两军的坦克群陷入堪称坦克肉搏的混战后,他惊讶地发现一辆T-34从他旁边开过都没发现自己的坦克——如果苏军坦克有车长指挥塔和更多的潜望镜,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

  德军头号坦克王牌卡尔尤斯在1944年的纳瓦尔地区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愣头愣脑的T-34就从虎式坦克后方的几十米处开过,却对这个庞然大物浑然不知。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的卡尔尤斯赶紧命令坦克转动炮塔,把苏军坦克轰成了一团火球。而在坦克运用上,苏军指挥官往往十分轻率,时常为了追求所谓的“突然性”、“进攻速度”,在缺乏侦查或是战局不明了的情况下就贸然投入大量坦克部队猛冲,结果却落入陷阱,遭遇重创。另一方面,苏军在兵种协同上也存在问题,尤其在1944年以前,苏军炮兵、步兵与坦克部队的协同很不好,哪怕到了战争后期,其战术也显得有些呆板。大量的坦克和士兵沦为了指挥失误的牺牲品。

  苏军坦克部队直到苏联解体之前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甲力量,二战时期的优点就是数量庞大,且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补充资源,战损的坦克都懒得修理因为随时有全新的坦克可以替换。但同时弱点也是多方面的,传统陆军大国的苏联陆军在和空军的协同上远不及西线盟军和德国纳粹。西线“米切尔”中型轰炸机、P-47“雷电”、“台风”、P-51“野马”反坦克型等支援地面作战的攻击机,再加上普及到每一台坦克、每一架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系统,装甲部队可以得到空军的密切配合,因此很多横刀立马的纳粹坦克部队都是被西线盟军的攻击机消灭的,而这是苏军坦克部队所不具备的。

  众所周知,德军闪电战的胜利就是空军俯冲轰炸战术的胜利,正是得到了大量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协助,德军装甲部队才能够所向披靡,反观苏联空军,能拿得出手的空军装备都是美英援助品,最搞笑的是英国最嫌弃的P-39“飞蛇”战斗机,竟成了苏联空军的战斗机中坚力量。这种装备的苏联空军对装甲部队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更不要被伊2强击机之流迷惑,它起到的作用存在很大神话成分。总之缺乏多军种配合是苏联空军的致命弱点。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苏军高级将领的脑海中,根本就没有珍惜装备和士兵生命的概念,他们已经习惯于用蛮力和巨大的伤亡去取得胜利。在这些人眼里,伤亡损失只不过是数字,比起完成任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加官进爵、漫天荣誉,不值一提。那些被白白葬送的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们,变成了元帅将军们胸前一枚枚彰显战功的勋章。

  苏军坦克部队的种种弱点最终构成了战争中惊人的损失数目。今天还有一些所谓的“军事研究者”,张口闭口就称“只要达成战役目标就行,伤亡是次要的,苏军最终获得了无可辩驳的胜利”。而一些人更是通过“数字游戏”拼命压低苏军的损失数量,仿佛那些倒下的战士都可以忽略一样。这是对历史、对牺牲的苏联士兵的极大不尊重。他们为祖国而战,却因为糟糕的指挥和装备遭到了本不应有的巨大损失,满腔热血被毫无意义地挥洒。通向柏林的“胜利之路”,实际是用无数燃烧爆炸的坦克残骸和烧焦的坦克兵尸骸铺就的。这样的胜利,实在过于苦涩和残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新闻资讯

  • 2021年机械重工极强股一览!(收藏)
  • 玉柴大马力增程器助力同力重工矿山机械绿色转型
  • 一周复盘   华电重工本周累计下跌086%工程机械板块下跌091%
  • 军工科普|起落架:“生命的支点”
  •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基于节能减排绿色钢铁技术研发